
【育兒心得】疫情降自閉兒社交意欲 七成高壓家長習正向管教技巧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於2021年12月公布之最新數據發現,每44名兒童中就有一名是自閉症,較之前數據顯示每54名兒童有一名患有自閉症有進一步上升趨勢。疫情對育有自閉症子女的家庭尤其明顯,協康會就趁4月2日「世界關顧自閉日」發佈相關調查。
因應疫情,今年協康會特別進行了「疫情居家照顧自閉症兒童狀況調查」,以了解疫情下家長照顧自閉症兒童的壓力、升小準備方面及抗疫支援的需要。
調查共獲逾200位自閉症兒童家長回應,並發現,自閉症譜系兒童的家長現時的平均壓力指數是7.2(1=沒有壓力;10=非常大壓力),處於偏高狀態。而家長認為最大的壓力來源是管教壓力,其次是兒童訓練。有74%的家長表示在疫情停課期間照顧患有自閉症兒童感到困難,而有47%家長表示沒有信心能在疫情停課期間在家妥善照顧患有自閉症兒童。
學童個案:疫下社交互動意欲大減
協康會學童文諾今年6歲,現就讀特殊幼兒中心,3歲確診自閉症,明顯的自閉症表現是固執及語言能力弱,甚少與人互動。自從實體課減少,文諾的表現令母親Kinki頗擔心,有時不願意上網課,會在家哭鬧。
他言語能力弱,以前有實體課堂時,有其他小朋友帶動下,與人互動動機較好,但疫情下主要進行網上訓練,文諾的社交機會便因而大大減少,加上家中的活動空間有限及網絡偶爾不穩定,致使進行網上物理治療訓練課時也有困難。幸而協康會的治療師,在網課時對文諾進行針對性的社交訓練,從而提升他的社交動機,現在文諾懂得跟爸媽互動。Kinki坦言疫情下,家長的照顧壓力很大,她自己都盡量調整對兒子的期望,以免影響親子關係。
學童個案:排斥網課影響學習進度
另一自閉症學童康康今年7歲,現於主流學校就讀小一,他的語言能力較弱,不懂看「眉頭眼額」,缺乏話題及詞彙貧乏。平時在校內參與的SEN學童支援小組,亦因疫情改為線上進行,由於有部份學童未能專注及搗蛋,因此影響組員的投入度,令康康不喜歡上網課。
媽媽Ling較擔心康康的進度,尤其去年準備升小,康康的沉默和被動,令她特別擔心兒子會被排斥,所以參加了協康會石門中心的升小裝備班,令他學懂小學的課堂規則,讓他能較易適應。
專家建議三個正向管教技巧
自閉症譜系兒童的家長認為,正向行為管理方法——以鼓勵/讚賞方式溝通、尊重兒童權利的態度,是最有效協助自閉症兒童應對疫情期間的困難。
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何暉靈表示,不少家長面對與子女「困獸鬥」的困境,尤其自閉症小童,也較多情緒行為問題,令家長壓力爆煲。她建議:「家長可先以一個接納孩子的心去與他們一同面對行為上的挑戰,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更可讓子女的管教變得有效及輕鬆。兒童的行為 (包括問題行為) 都有其背後原因,家長們可先以嘗試了解他們的原因,再使用學習過的正向管教技巧去支援小朋友。」
協康會提供專為育有學前自閉症兒童的家長管教課程,當中有三個實用技巧可讓家長參考:
1.家有家規
由於逗留在家中時間增加,小朋友有機會展現的問題行為亦增加。家長可按小朋友能力定下3至5條家規,並在家中各個當眼位置貼上有趣的視覺提示。這樣可以在環境中持續提醒他們應有的行為。另外,家長可為小朋友設計一個全面的生活時間表,讓小朋友清楚自己在訓練之餘,亦有玩樂的時間。
2.精簡指令
當家長要求小朋友轉換活動時,可以先給予預告,利用「精,簡,等」的正面指令,讓小朋友有充足心理準備及指示進行新的活動。「精」代表指令要精準,具體說明要求;「簡」代表言詞要簡潔,避免使用帶有問題成份(如:好唔好?);「等」代表要等待適當的時機,例如得到小朋友的注意,才給予指令。
3.視覺提示
疫情下,少不免一些新的指示及活動,家長可多以簡單易明的圖畫向小朋友介紹。因為患有自閉症的小朋友對視覺的接受能力較好,所以視覺提示多較說話有效。再者,如果小朋友需要適應一連串新的活動,可以利用「社交故事」教授他們在各種場合應有的行為。
社交故事系列 教自閉症兒抗疫
疫情下,小朋友亦難免要接受檢測,但檢測並非自閉症兒童日常流程的一部份,過程亦可能帶來不適,對有感覺反應過敏及難適應轉變的自閉症兒童更為困難。
協康會跨專業團隊特別製作一連四冊的電子版《同SEN抗疫社交故事系列》,包括:《我去做檢測》、《公園設施關閉了》、《我要隔離》、《家人要去隔離設施》,作親子伴讀,並刻意用第一人稱「我」,以增加兒童代入感,幫助家長以社交故事預告自閉症兒童相關措施和檢測,以便他們能盡早掌握及適應當中流程。
協康會網站「同SEN抗疫」專區:
https://www.heephong.org/tools-and-resources/fight-virus-with-sen
協康會自閉症關注周
協康會今年4月舉辦以「一『童』包容,『你』解佢心」為主題的自閉症關注周,響應聯合國所定的4月2日「世界關顧自閉日」。希望大家能接納自閉症人士,理解他們的特別行為背後原因,作為公眾的你或我,只需報以簡單的點頭或微笑,已經是最好的回應。
《親子頭條》多元化介面方便家長接收最新育兒資訊 讚好《親子頭條》Facebook 專頁
追蹤《親子頭條》Instagram
登記成為《親子頭條》會員
-
開學將近一個月,你的子女適應了小學生活了嗎?部分小朋友由K3升上小一,面對陌生的校園環境及同學或難以適應,甚至情緒崩潰。何基佑早前就升小適應問題拍攝短片,向家長分享貼士。3 day ago
-
究竟該如何有效提升子女的專注力?相信是不少父母所關心的。以下由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提供的小遊戲,正有助訓練小朋友的專注力。這5個室內與戶外進行的小遊戲,玩法都相當簡單,家長們不妨試試。7 day ago
-
今天本來是開學日,恰巧遇上颱風天,不過「Allie保寶小教室」率先在今日開課啦!大家好,我是Allie。首先,非常感謝《親子頭條》給予機會,讓我可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兒童財商和家庭保障的話題。27 day ago
-
經過兩個月的暑假,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期待著孩子享受校園生活。不過,部分家長亦會面對孩子出現焦慮的情況,最令家長懊惱的是,孩子經常表達「好驚」,但這份「驚」從何而來﹖小小年紀為何就這麼焦慮﹖ 孩子感到焦慮,在上學的行為上可能呈現﹕與家長分離時會哭到難離難捨;在家能言善辨,在校卻沉默寡言;甚至出現抗拒上學的情況。家長嘗試勸說無效,「唔使驚、有咩好驚﹖」或分散注意...28 day ago
-
3年疫情過後,生活逐漸回復正常,小朋友雖然能夠回歸豐富精彩的幼稚園生活,但同樣亦需要面對較多的困難﹕如因疫情緣故未能進行戶外活動,缺乏體驗群體生活、學習與人相處、鍛鍊大肌肉的機會,甚至自理能力都受到影響。因此,本年度升讀小一的小朋友將面對更大的挑戰,家長可以按以下小貼士協助子女順利適應小學生活。1 month ago
-
每逢暑假,父母總忙著為子女安排活動過一個「充實」的假期。見到小朋友學習新的知識或技能,父母當然開心,但荷包難免元氣大傷。雖然是開心使費,父母都要量力而為,在理想及負擔能力之間取得平衡。2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