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餐陷阱|方包不要天天吃 小心孩子虛肥 健康長肉可多吃這兩種食物…
不少家長為了方便,早餐都是為小朋友準備白麵包和蛋糕,但「中醫爸B」馬琦傑醫師就提醒,不要給子女每天吃蛋糕方包。馬醫師指蛋糕、白麵包是碳水化合物加上以白糖為主,消化後會變「醣」,影響血糖急促上升,最終會影響整體吸收。太多「醣」會發展成脂肪,更會造成日後的肥胖問題。

馬醫師又指小朋友天生「肺、脾、腎」易虛,脾胃未發展成熟,因此吃少少份量的食物,已經容易有飽濟感,出現「脾虛」問題,症狀如便便爛,或上廁所感困難,而胃口不佳亦是小朋友常見的症狀。
小心子女「虛肥」
家長亦不要以為小朋友愈肥愈好,全身脂肪只會是鬆弛,是「虛胖」現象。其實虛胖表示身體積藏了很多濕氣,濕氣困脾,繼而影響肺部,這些小朋友會特別易病。外國亦有研究發現,如果脂肪細胞在6歲前過早出現,會增加成長後「癡肥」問題。要小朋友健康長肉,配合食療和均衡飲食非常重要。另外,馬醫師指本身小朋友需要「蛋白質」,但因為食「醣」已飽,往往吃不下「蛋白質」,這樣怎會「長肉」!當然,蔬菜肉類的均衡攝取也是對身體非常重要,以下是他為家長設計的「5天小學生早午餐餐單」。
此外,馬醫師指紫淮山水有助脾虛,尤其對小朋友健脾有幫助。黑豆可加強腎氣,亦有助小朋友骨骼及腦部發展。
(文章內容由「中醫爸B」馬琦傑醫師分享)
-
在大部分家長心目中,學業對於孩子是最重要的一環,在正式上學之前,便為孩子預備一套套的教材,又會預早了解Playgroup及幼稚園的資訊。然而,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同樣重要。何時才讓孩子自行吃飯?孩子何時要學懂自己換衣服?就讓我們拆解有關自理能力的迷思。1 day ago
-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是春天的中分點。它正好是一年當中晝夜等長的日子,從中醫角度來看,春分是人體陰陽平衡的重要節氣,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因此人們保健養生也應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春分節氣多風、寒、濕邪,陽虛質、氣虛質、陰虛質患者在春分節氣轉化時有諸多不適症狀,尤其伴有風濕性疾病、腰腿痛、慢性呼吸系統等疾病的患者,春分養生尤其重要。11 day ago
-
大家有沒有聽過一種病叫「掌摑病」?其實「掌摑病」是「第五病」的別名。第五病是由細小病毒Parvovirus B19引致的出疹性疾病。患者多為兒童,病徵是面部會出現典型紅疹,面頰呈紅色,像被人打了一記耳光,因而得來此別名。今次兒科專科 林嘉儀醫生會為大家詳細談談關於「第五病」的成因及其治療方法。11 day ago
-
3月6日是農曆廿四節氣中的「驚蟄」。「蟄」為藏也,亦可解作動物在冬天藏匿的意思。「驚蟄」,即是在這天前後,春雷作響,驚動了藏匿於泥土中冬眠的蟲子,把蟲子喚醒,重回大地,象徵萬物更新,生機勃勃。在「驚蟄」這個乍暖還寒的時節,要小心照顧小朋友的健康,好好調理一下。以下是一些小朋友「驚蟄」前後的調理要點:27 day ago
-
鼻敏感,古時稱「鼻鼽」,表現為突發性鼻癢、鼻塞、流鼻水和打噴嚏等,在兒科病當中屬常見病,往往和久咳、反覆感冒、哮喘病,甚至其他敏感症,如濕疹等有關連。1 month ago
-
纖維肌痛是一種慢性痛症,稱為「公主病」,通常會出現於20至55歲的女士。根據歐洲的文獻顯示,女士出現纖維肌痛的機率為男性的六倍,而一般來說,中年女士出現纖維肌痛的機率較高。患者全身肌肉及關節酸痛,影響行動及生活質素。病人啲同時會出現疲倦,睡眠質素差,記憶力退化及腸胃不適、肚瀉等症狀。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