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教育|為何孩子不向父母說出心底話?與父母持續用這種方式回應有關!

孩子慢慢長大,為何不向父母說出心底話?

正向教育:「不要哭,傻孩子,小事,沒什麼大不了!」

最近接到一位家長的查詢,說孩子遇到一點事情總愛哭,懦弱不堅強,很希望幫孩子調整過來。我跟家長做了一個比喻,如果今天你遇到小偷,他不但搶了你的財物,還把你推倒受傷,回到家時,你會和家人分享嗎?或許有人會說,不分享,因為分享也無補於事,他們也幫不了我,更怕他們幸災樂禍。我想說的是,如果選擇不分享的人,其實內心深處是如何看待家人的角色?難道天生就是這樣價值觀? 並不是,是因為他們經歷過分享過不良感受」

孩子慢慢長大,為何不向父母說出心底話?(Photo AC圖片)

當然,有些人會選擇與家人分享,但如果家人給你的回應就是「不要哭,傻孩子,小事,沒什麼大不了!」,你又會有什麼體會?再者,如果這樣的回應不是一次,而是持續發生,最終你會產生什麼想法和價值觀?你認為的小事,只因你經歷過和面對過,但對於他人來說,這就是大事。

根據研究指出,當一個人在生活中遇到重大事件引發負面情緒時,大腦將會被杏仁核接管和掌控,使得本來負責決策,抑制衝動和判斷的前額葉喪失功能,而杏仁核更會開始搜索過去的情緒記憶,根據過往經歷養成的習慣模式或本能模式來作出反應。

所以為何當一個人有情緒時,我們不停對對方講道理,根本一點用處都沒有,因為壓根聽不進去,進去也消化不了,因此,作為家長必須把以下這句話牢記:

「先冷靜情緒,才處理事情。」

再者,其實每個人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我們應該該如何回應?你會用以下方式回應嗎?

·   不要緊

·   沒什麼好怕的每個人也是這樣,不是嗎?

·   不要生氣

 

大家有沒有發現以上這些反應,都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告訴孩子:「你不應該有這負面情緒」,但事實上證明,短暫的負面情緒是對人有好處的,它可以讓我們沉靜下來仔細看待問題,而研究顯示,家長經常阻止孩子表達負面情緒,反而會令到孩子的自控和情緒能力變得更差。

家長經常阻止孩子表達負面情緒,反而會令到孩子的自控和情緒能力變得更差。(Photo AC圖片)

所以,如果家長希望孩子盡快由負面情緒中走出來,壓抑和忽視情緒不是好方法,讓孩子表達和認識自己的情緒狀態才是最重要。引導孩子解決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嘗試運用「積極聆聽」的技巧,它可以提高溝通的質量,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想法和觀點,讓對方感受到被重視和尊重。以下是一些運用積極聆聽技巧的方法:

1.   專注:要專注於對方所說的話。別讓你的思緒飄散或分心,專注於聽他們講述自己的想法或訴說自己的感受。如果有必要,關閉電腦或手機等干擾你專注的東西。

 

2.   發問:當你聽對方講話時,試著以確認方式發問,更好地理解和肯定他表達的內容。這不僅可以表明你正在傾聽,還可以幫助你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真正想法。

3.  不打斷:當對方正在講話時,不要打斷他們的講話,也不要試著插話或打斷他們。這樣會讓他們感到被忽視或不被重視,導致失去表達的動力。

4.   暸解其情境:嘗試瞭解對方所處的情境,並對其所講述的內容進行情境化理解。當你了解他們所處的情況,你就能更好地理解他們所說的話。

5.   感同身受:試著將自己放入對方的位置,設身處地地想像自己在同樣的情況下會有什麼感受。這樣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他們的情感和想法。

用回剛開始的事例,我們剛如何回應,「知道你被人搶劫,還受傷了,我都會覺得好傷心難過。」

又例如兒子約了朋友去公園玩,但由於朋友生病了,所以約會取消,孩子感到難過,我們可以回應:「小高是你的好朋友,他生病了不能與你去公園玩,你會不會覺得好擔心難過?」

積極聆聽的重點是,將孩子的情緒和這些情緒的由來說出來。孩子聽到家長明白自己,自然會感到舒服一點。

總之,積極聆聽不但需要你聆聽,更需要你保持專注、 發問、不打斷、暸解其情境,以及感同身受。這些技巧可以幫助你與孩子更好地溝通, 提升他們情緒溝通能力增進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起積極聆聽吧!

繼續關注我,了解更多正向教育的運用方法。

辰民爸爸與你一起成長!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香港優質教育機構巡禮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