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緒管理技巧對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簡稱自閉症)的孩子尤其重要。於每天的上學日子裏,學生都有機會因為不同的事情而有情緒上的波動。小至一個宣佈、一些嘈音、老師對學生的評語,大至課業上的修改或日常流程上的改動,都會影響他們的情緒。因此,缺乏良好的情緒意識及管理,不但會令他們出現不當的行為,還會干擾他們自身,甚至其他同學的學習。
3 year ago
-
最近疫情轉趨穩定,不少家長都會與孩子於週末放假時乘搭交通工具出外遊玩,但當遇上交通擠塞或需要比較長時間的車程時,孩子可能會鬧情緒或出現其他不當行為,令不少家長無所適從。家長只要在出門前,除了做足防疫措施之外,亦不妨帶備孩子平日喜歡的「小玩意」,在乘搭交通工具時與孩子進行一些好玩又富創意的親子活動,有助平靜孩子的情緒,同時提升親子關係。3 year ago
-
在我從事自閉症教育的十二年生涯裡,經常會遇到學生家長的提問:「我的孩子現在適合到主流學校上課嗎?」這個問題牽涉到多方面的考慮因素,包括孩子是否已具備入讀學校前所需要具備的各種技能。我與我的教學團隊,將會透過一連六個單元,與大家分享這方面的資訊。今期是第一篇的文章,我會先介紹甚麼是自閉症。3 year ago

孩子由幼稚園升上小學是一個重要的成長和學習里程碑,當中要面對新的學習環境、學習模式及認識新的老師和同學,所以孩子在開學前,難免出現緊張和擔心的情緒。以下由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香港衞生署認可臨床心理學家名冊會員陳潔冰逐一為大家剖析當中的原因、家長的角色及應對良方,讓孩子可以順利過度這個重要的關卡,邁向人生另一個新階段。
3 year ago
-
許多新手爸媽都會掙扎,到底該不該讓幼兒坐行學行呢?因為親戚長輩都說有學行車十分方便,但網絡及身邊的媽媽朋友又會說學行車對幼兒的肌肉和骨骼發育不好,甚至延遲小朋友走路的時間。到底什麼說法才正確呢?3 year ago
-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是會有「不聽話」的時候,大部分的爸媽都很難忍住不發脾氣。然而孩子往往最需要的是耐心和理解,日前就有哈佛博士研究指出父母亂發脾氣會造成孩子的大腦損傷,導致語言理解能力變差,甚至可能會降低智商。3 year ago
-
上回提到幼兒需從小藉著與父母之間溫暖的情感互動,逐漸建立信任及安全感,從而慢慢發展出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家長需要多觀察幼兒發出的情緒訊號,把握機會積極回應其情緒,並透過有效的溝通鼓勵幼兒分享感受及想法。以下將繼續講解《情緒教練五部曲》其餘的三個步驟:3 year ago

現今社會一般都是以小家庭為主,父母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更因為過份保護而令孩子欠缺獨立自主的能力,變得做事猶豫不決,喜歡依賴別人等,所以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讓他們在成長路上成為自主、自信的人。
3 year ago
-
暑假過後,幼兒就升上幼稚園,接受正規教育。他們返學意味著與照顧者分離,自己走入陌生的環境,學習跟從指示和規律,對3歲的幼兒來說,真係唔容易,有些需要數個月才能適應轉變。家長可在開學前一至兩個月,做好以下6個預備,幫助孩子順利過渡。 1. 鼓勵孩子學習自我照顧 讓孩子學習自己穿衣服、收拾、上廁所等自我照顧的技巧,可增強他的自信心,幫助他適應較獨立的學校生活...4 year ago
-
你都怎麼和自己的子女溝通呢?當小朋友犯了錯,是激動指責、冷漠處理,還是循循善誘?良好的溝通可以增進親子關係,反之,錯誤的溝通方式會使彼此疏離,甚至對小朋友的人格特質造成深遠的影響。4 year ago
-
暑假後,幼兒就需要離開父母,獨自面對上課環境,有些小朋友在爸媽分開後迅即爆喊,爸媽可在暑假期間為小朋友做好準備,減低子女分離焦慮情緒,盡快投入校園生活。 孩子年紀幼小,需要爸媽或照顧者給予安全感,加上幼童正處於依附情緒的高峰時期。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表示,分離焦慮於嬰幼兒身上出現屬正常現象,若到了3至4歲仍然不能和照顧者短暫分離,便要認真處理。 ...4 year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