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長時間在家,小朋友難免會投放更多的時間在電子產品上。可是小朋友應該盡量避免投放過多的時間在電子產品,由於正值發育階段,長時間專注在電子屏幕上可影響小朋友視覺發展。過度投放時間也可能降低社交能力和專注力散煥。在煩惱有什麼活動可以做?以下3個活動小朋友既喜歡,又可以與家人在家愉快進行!
1. 親子藝術創作
與家長一起做小手工,用特別的工具畫畫,小朋友可以玩得很開心,又能提升各方面的能力。特別的工具方面,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樣用品,例如剪開廁紙筒變成花形印章、用媽媽不用的化妝掃代替畫筆等。這活動可以訓練小朋友耐性,培養美感發展能力。在尋找及運用不同的物料去創造時,亦都可以培養和提升小朋友的觀察力和創意思維能力。
2. 親子砌積木
透過砌木頭積木、LEGO等玩具,發揮小朋友的無限創意。在拼砌過程中,家長可以通過提問,來激發小朋友的想像力,由淺入深,擴闊小朋友的思維。在整個過程中可以訓練小朋友的創意、邏輯思維、大小肌肉、美感、語言、溝通社交能力等全面發展。
3. 親子桌上遊戲/角色扮演遊戲
除了電子遊戲以外,有很多益智的桌遊作小朋友的消遣活動。坊間的桌遊種類繁多,適合不同年齡層的小朋友。在遊玩過程中,家長可以觀察小朋友,提高對他們的了解及其長短處。同時透過桌遊可以提高小朋友的社交能力、邏輯思維,更重要是明白遊戲有輸有贏,失敗並不可怕。家長和小朋友也能創作屬於自己的桌遊,從中可以發揮小朋友的創意力。
家長跟小朋友也可以進行角色扮演遊戲,特別推薦進行買賣扮演,父母輪流扮演超市職員,小朋友則要按父母的要求去買東西。例如爸爸叫小朋友去買3個橙、2個蘋果、5根香蕉,然後小朋友記著題目要求,去從由媽媽扮演的超市職員那裡購買,買完後回去跟爸爸說。過程中可以訓練小朋友的語言能力、記憶力和對數量的了解,題目可以深一點,更可加強心算的運用。
早前小編的好友碩士爸爸提及跟孩子玩三公,讓孩子輕鬆學習加減數。
疫情陰霾未除,許多學校的小一入學面試模式轉為線上視像會議或以錄製短片面試。「閱讀故事書」差不多成為面試短片的必考題,小朋友需要面對鏡頭進行故事演講,分享故事並提出獨特見解以展現他們的能力和自信心,相比以往的對答模式更高難度,特別考驗孩子的解難能力。面對入學面試的新轉變,部分家長顯得手足無措,一方面既憂慮孩子在鏡頭下表現未如理想,另一方面更擔心平平無奇的表現會失去心儀學位。
前主播兼3孩之母的趙麗如提及自己過去13年來一直沿用講故事的方式哄小朋友入睡,由自己一人分演多角,娛樂小孩的同時也注入道德價值讓他們明白道理;但「傾故事」的出現,可令孩子亦參與講故事當中,一起演繹故事情節,更能訓練他們思考和有更深刻印象。當中她以《NADIMA 納迪瑪逃難奇遇記》手繪本為例,分享運用以現今最流行的親子對話式閱讀形式——「傾故事」方式,去閱讀題材較深的兒童讀物,既增加與子女的互動之餘,又能提升「反思和解難能力」(Problem and Solution)、加深他們對難民議題的認識、培養對世界和弱勢社群的關懷,開拓國際視野。
家長在共讀時可加入親子討論時間,有助反思書中內容,如轉換角度問問孩子:「假設你是書中的主角,你會怎樣做?」,配合「傾故事」技巧能訓練孩子「反思和解難能力」,漸漸增強小朋友的自信心,就能在鏡頭展現最自然一面,不但能提升面試能力作好準備,長遠增進親子關係。
趙麗如總結下列貼士鼓勵父母:
1.挑選合適的繪本和圖書,題材可多元化可讓孩子擴闊視野。
2.留意孩子對書中甚麼內容感到興趣,用提問的方式保持共讀時的互動,同時要給予提示和更正。
3.家長學習採用不批評的態度,嘗試按著孩子的發展程度增添資訊。
4.留意孩子反應,讓他們充分發揮想像力之餘,引導孩子多角度思考和分析。
5.讓孩子大聲朗讀和角色扮演,可訓練自信心。
學齡前的孩子總是喜歡玩角色扮演的遊戲,他可能會扮演警察、爸媽、店員,甚至是任何他知道的角色,藉由孩子平時的扮演行為,你會知道孩子的喜好和興趣,孩子也可以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並且學會合作和社交技巧。
【小一統一派位】專家教「大抽獎」填表攻略 唔填滿中獎機率更高!?
【刁鑽題目】冰塊不是溶於水!? 小三試題考起媽咪
【親子醫健】中醫推拿助ADHD降焦躁 爸媽必學防疫減壓三招式
【咪做豬隊友】陪老婆跨越3個產程 老公陪產要咁樣做
【慈慧幼苗】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蒸焗注意】購買前後十個必須知道的事項
【自己方式】回鄉證申請竅門你要知
【防蚊產品大比拚】防範蚊、蠓揀邊隻
【急需幫手】警方呼籲市民提供柴灣失蹤女童消息
【入學全攻略】報讀PN、K1必知日期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