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春|拆解兒童常見疾病 中醫建議「未病先防」之2大方法
立春 — 「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代表著冬天的過去和春天的到來,大地甦醒,萬物萌動。立春過後,氣溫逐漸回升,但仍顯寒冷。「春寒料峭」、「乍暖還寒」,天氣變化無常,再加上春季來臨雨水漸多,濕氣彌漫,此時兒童容易受風寒濕之邪而患上感冒、咳嗽、傷風等上呼吸道疾病。所以兒童在立春時節要「春捂」,即不能馬上減少厚衣服,要保暖,要保護好孩子的陽氣。

首選多吃甘溫補益食物
春天也是肝所主的季節,肝主疏泄,氣機宜通暢。如果肝氣過旺或疏泄失常,當先犯脾,出現脾胃相關的症狀。兒童發育還沒完成,即中醫所說的「脾常不足」和「肝常有餘」,更容易患上脾胃病,出現如胃納差、嘔吐、腹痛、腹瀉等。中醫認為「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所以,對於脾胃功能不好的兒童,適宜健脾護肝,首選多吃甘溫補益食物,如大棗、山藥、南瓜、春筍、百合、小米等,而不宜吃酸辣辛散的、生冷的食物,如雪糕,辣椒,鹹酸菜等。另外,肝氣宜舒發條達,所以兒童不能悶在家中,適宜出遊踏青,適宜戶外活動。

風是春天的主氣,風為百病之長,再加上春天是花開季節,對於有過敏性鼻炎、風瘙癢、哮喘、花粉症等病史的兒童來說,春天是最難熬的季節。中醫認為應「未病先防」,預防勝於治療,此類兒童適宜提前於冬夏兩季進行天灸治療,以溫熱的中藥製成的藥貼敷於穴位上,通過中藥對穴位的刺激及穴位的吸收,增加人體陽氣以達到陰陽平衡、祛寒治病及增強抵抗力的目的。平時應避開致敏源,適當身體鍛煉提高體質,減少過敏的發生。
立春簡易湯水推介
五指毛桃赤小豆扁豆湯
材料:五指毛桃15g、赤小豆20g、白扁豆20g、鮮淮山20g、陳皮6、紅棗2枚、瘦肉500g
做法:鮮淮山去皮切段,瘦肉汆水,再放入五指毛桃、赤小豆、白扁豆、陳皮,去核紅棗,放適量清水後中火煮45分鐘,再落適量鹽調味。
功效:健脾祛濕
(文章由康河中醫診所 梁金華中醫師授權分享)
-
認真覺得,很多舊時代的「育兒經」,其實是在誤人子弟,像以下這3個,真的該被徹底淘汰: 小時候胖不是胖?錯!胖就是胖!11 day ago
-
小孩腸胃炎一直拉肚子,有人說魚肉蛋不能吃,只能吃粥?這是不對的,剩拉肚子症狀了還只能吃粥?都2025了,觀念快改一改吧!1 month ago
-
孩子的身高是不少父母近年來頗爲關注的一環。在中醫學的角度而言,有先天和後天的因素影響著孩子身高。如結合食材及中藥材,也可成爲增高湯水,讓家長們作爲孩子的增高飲食參考。1 month ago
-
小朋友睡覺的時間,如果發出「咯吱咯吱」的怪聲響,很可能就是出現「磨牙症」,中醫又稱為「齘齒」。磨牙症指的是除正常咀嚼、說話以外,牙齒間的相互摩擦現象,夜間磨牙是小朋友成長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現象,當中大部分為暫時性的。 據美國牙科學會數據顯示,大約有38%的幼兒都有睡眠中磨牙的現象,偶爾磨牙發作,不屬病態,家長無需過度擔心。不過,如果磨牙的次數過於頻繁,甚至每...1 month ago
-
香港不少人深受濕疹及過敏症困擾,原來可能與過度清潔消毒有關。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腸道微生物菌群團隊進行大型研究,發現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兒過敏症發病率比疫情前出生的嬰兒增加了46%。1 month ago
-
痰是氣管和支氣管腺體和杯狀細胞分泌的液體,由大量水分和少量酸性糖蛋白組成。當呼吸道出現炎症時,痰過度分泌,使氣道阻塞,形成咳嗽。而咳嗽本是人體保護氣管的反應。若持續1個月或以上,家長必需加以重視。久咳不愈,可損傷呼吸道黏膜,或衍生為哮喘等慢性疾病。2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