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基督教會基法小學|全人教育新篇章 郭文釗校長談學童精神健康與創新校本政策
隨著社會急速變遷,學童精神健康成為家長、學校及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議題。中華基督教會基法小學郭文釗校長深入分享他對學童精神健康現況及發展趨勢的觀察,並剖析學校如何以基督教「全人教育」為核心,結合創新科技,構建多層次精神健康支援網絡,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談學童精神健康
郭文釗校長指出,現今社會與經濟環境變化迅速,對家庭結構與生活節奏帶來明顯衝擊。許多家庭面對工作壓力、經濟不穩、親子時間減少等挑戰,學生亦因此承受情緒與心理上的壓力。校方觀察到,學生在情緒管理能力方面的需求日益明顯,面對學業、人際和家庭壓力時,容易出現焦慮、退縮或情緒波動。壓力的來源亦日趨多元化,除了學業,還包括家庭期望、社交媒體影響與自我認同困惑。為此,學校特別從課程、活動與家校合作三方面作出策略性調整,以回應上述變化和挑戰。
校內政策與實踐
談到課程方面的調整,郭校長表示,學校以基督教「全人教育」為核心,建立了「生命教育框架」,涵蓋從小一至小六的成長禮儀與歷奇營。每個年級都有不同主題活動,例如小一的滿月禮、小二的成長禮、小三的立願禮等,讓學生在不同階段體驗成長與自我探索。每月設有主題故事與任務制度,學生在故事中學習品格,在任務中實踐正向行為,從而培養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活動層面,學校透過周會舉辦不同活動,並推動服務學習、DreamStarter活動與社區連結,藉此培養學生的同理心與社會責任感,並學會正確面對困難與挑戰。至於家校合作方面,學校除了開辦「茶道壓力檢『茶』坊」,讓家長透過茶道體驗學習壓力管理與情緒覺察,更與教會合辦家長同行小組,促進家校協作,讓家長在面對挑戰時不覺孤單。
為了減輕學業壓力,學校亦調整了測考安排,將評估次數由4次減少至3次,並引入進展性評估與自主學習活動,讓孩子能全面發展個人能力。此外,學校也安排小一學生的家課與默書由10月及11月逐步開始,測驗與考試則延至下學期,減少初入學的小一學生壓力。郭校長補充,這些措施平衡了技能培養與避免績效焦慮,讓學生在愉快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創新科技應用:GRWTH「PMI平台」的實踐
郭校長認為,傳統以學業成績為主的評估模式,往往忽略了學生在品格、社交、情緒、創造力等方面的成長。他續指,學校自從引入GRWTH「PMI平台」後,透過AI技術記錄學生的多元成長歷程,包括活動參與、品格表現、師長讚賞紀錄等非學術能力。平台可自動生成個人成長歷程檔案,方便升學輔導及個人發展規劃,讓家長與師長能夠「看見」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了教育評估的公平性與深度。
他指出,平台亦能分析學生在不同領域的表現,協助教師及早發掘學生的隱性才能。例如,有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平平,但於義工活動中展現出高度責任感及領導能力,平台會標記為潛在發展領域,教師可安排其參與學生會或領袖訓練營,進一步培育其潛能。此外,當學生申請中學或國際課程時,平台可自動生成「個人成長歷程檔案」,包括品格表現、活動參與、師長讚賞紀錄等;輔導老師亦可根據平台資料撰寫具體、有力的推薦信,提升學生升學競爭力。
「361度隨賞隨讚」系統:推動精神健康與正向文化新里程
郭校長對GRWTH全新推出的「361度隨賞隨讚」系統表示高度期待。他指出,現行的「PMI平台」數據大多來自學生成績及其在校表現,因此較為學校主導。但「361度隨賞隨讚」系統的概念,則延伸至家長及學生也可輸入,讓學生的表現能夠多方面、立體地呈現。學生也更容易掌握自己的表現,從而帶動自己成長。
「讚賞能帶來巨大的正面動力。因此我們一向積極推動獎勵計劃,對學生除了予以讚賞外,亦有具體的顯示,使其正向行為不斷持續。我們也觀察到不少家長十分關注子女的日常表現,在踏入電子化時代的今天,家長們若能即時掌握學生的行為,在家中也能即時給予孩子讚賞,這樣孩子的信心便會建立得十分穩固。」
郭校長進一步指出,學習不單單只是知識層面上有所長進,學生的品格亦需要同時正面建立,才能朝走向全人發展。因此,他深信「PMI平台」與「361系統」相結合,能真正全面地顯示學生的「學習」成果。
家長的角色與健康心態建立
郭校長建議家長,每周與孩子分享「讚賞時刻」,肯定其努力與品格。學校每學期會向家長派發小卡,家長可根據系統顯示孩子的強項,寫上鼓勵說話,貼在學校壁報板展示,或製作小標貼貼在孩子的手冊中,以作鼓勵。他強調,學習是與自己比較,不是單純求分數,家長應避免積分競爭心態,與學校共同培養健康的學習氛圍,才能為下一代帶來莫大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