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錯誤一:寶寶一哭吵便抱起來哄睡
寶寶哭鬧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睡眠環境欠佳,太熱或太冷,白天睡眠太多和運動不足都是其中一個因素,
當父母一見寶寶哭鬧便抱起來哄睡,會令再次準備進入睡眠的寶寶大腦完全清醒
長此下去,寶寶會倚賴父母哄睡,情況將更嚴重!
錯誤二:寶寶想睡就讓他睡,這種觀念絕對是錯誤的,
不但打亂自己和孩子的生理時...
9 year ago
-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小故事, 小時候,小明讀書成績一向很差,整天只顧打籃球, 有一天爸爸找來小明討論學業問題, 小明很不耐煩地說:「爸爸你小時候也常常考0分,最後還不是當上了大律司!」 小明爸爸笑了笑說:「可是你沒有考過0分啊!」 小明說意氣話:「你想我考0分嗎?」 可以沒想到爸爸竟然回他: 「好啊,你考到0分以後一切學業自己...9 year ago
-
香港父母為了生活,工作而錯過了和孩子成長的黃金機會! 其實不是每個父母都有機會看著自己心愛的兒女成長,所以請珍惜當下,把握和兒女相處的每一分每一秒,要不然,就真的只能用修圖軟件看著「兒女」成長了...... 片中少女其實是一名遊輪意外的受害者,所以片段結尾他有穿上救生衣和有水聲,可惜的是.....最後她沒有生存到。 放下...9 year ago
-
在很多家庭裹,飯桌都是一個戰場,孩子不是吃得少,就是不願吃,做父母的又可以怎麼辦? 首先,應留意吃飯的時間是否不恰當, 孩子太累、剛剛睡醒、或正在玩耍,這些時候要他們乖乖地吃飯,絕對是最困難的任務。 每天都應定時吃早、午、晚三餐正餐和兩至三次茶點,而每餐之間則相隔兩至三小時, 因為吃得太頻密都會影響他們的胃口。 要吸引吃得少...9 year ago

如果孩子不肯自己一個人睡,可能是因為感覺孤單,故需要父母陪著睡。
此外,如果孩子近來有些不安的經歷,例如轉換照顧者、開始上學、或看過不幸遭遇的電視片段,都可能會令他們產生情緒困擾。
這時候他們便需要親人陪伴,給他們多點安全感。一般來說,這只是過渡期。但如果孩還有其他情緒困擾的徵狀,或是問題持續,便應該找專業人士幫忙了。
除了情緒...
9 year ago
-
當你的孩子怒火中燒,四處擲東西時,你又會怎樣做呢? 很多家長可能會開口罵孩子,甚至出手阻止他們繼續發怒,但這些又是不是好方法呢? 其實孩子發怒時,做父母的最重要就是有同理心,讓孩子感覺到你明白他的感受,進而平伏他的心情 這樣才是解決憤怒來源的方法。 不少育兒書都建議父母擁抱孩子,說一些安慰的話,接着最重要的是聆聽,讓孩子...9 year ago
-
記得小時候,很渴望收到一張聖誕卡,亦很喜歡寫聖誕卡給朋友、同學。不過,現代科技發達,隨手用手機已經可以從多個途經送上祝福,但美國一位縱火案遺孤女孩,今年的聖誕願望只是簡單的希望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聖誕卡。 事不宜遲,雖然聖誕郵遞已經截止,不過遲到總好過無到,家長與子女一同為這位女孩送上聖誕祝福吧! 現年7歲的特麗難再收到摯親寄來的聖誕卡,因為兩...9 year ago
-
很多少失敗的教育是來自父母只懂言教而不懂身教,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父母有吸煙習慣但又教育孩子不應該吸煙, 孩子自己對父母這種行為感到費解, 子女無法從心底100%信服父母,心不服口自然頂撞,爭執自然更多 所謂的身教也可以說是模仿,子女會模仿父母的行為,想法,甚至價值觀,身教學到的儲存方式與言教有很大分別,假如有一天你失憶, 言教...9 year ago

真正的富養
很多人都在討論一個話題「孩子需要富養嗎 ?」當然是要的,
而真正富養的意思並不是金錢所堆砌出來的所謂「富養」。
「富養」其實是心中的富,而不是實質的「財富」。
而「富養」的條件之一是要對孩子說出這三句話 :
1. 「我愛你」
對孩子的愛不要限於行動之上,「愛」有時候亦需要說出口。因為孩子是不會懂這是「愛」的行...
9 year ago
-
眼睛是溝通的橋樑,無論是對家人、朋友、同事、還是街上遇到的人,透過雙眼,都可以把心中真正所想傳遞給對方。其實,管教孩子也一樣。 若父母總是像蚊子一樣,在孩子的耳邊叨叨不絕,那從我們嘴裡說出的道理,也會被孩子當成是蚊子拍打翅膀的聲音,不當作一回事甚至想要伸手把它拍死。 或者,父母總是高高在上的對孩子指指點點,以權威的姿態壓逼他們,那他們可能...9 year ago
-
很多小朋友(大朋友也是)對太空十分好奇,如果看科幻片也未能滿足的話,可以玩玩這套由美國太空總署製作的 NASA App,認識各種最 update 的太空資訊。 NASA App 提供了大量最新的相片、影片、任務資訊、新聞、專題報導等,而其中 NASA TV 功能,設有現場轉播的電視時間表 大家可以和小朋友一起了解太空人的生活,十分有趣呢!...9 year ago
-
提出要求的修辭手法 我們經常都要向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但總會因為孩子拖拖拉拉或不合他們心意等原因 令「請求」變成「命令」 結果孩子不開心之餘,父母亦十分勞氣。究竟有沒有方法可以解決呢? 外國有正向親子教育家就提出改善溝通的方法,讓父母不用再「命令」孩子做些甚麼,而只要改變說話的方式,便可「邀請」孩子做你想他做的事情。 簡單來說,就是...9 year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