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委會話你知|輕鬆玩學理財!新年5招提升小朋友財務智商(FQ)
利是為小朋友帶來長輩的愛與祝福,更是一個提升財務智商 (FQ),即理財能力的好機會。參考投委會的五大錦囊,讓小朋友在農曆年輕鬆玩學理財。
錦囊一:賀年遊戲學理財
讓小朋友挑戰投委會網上賀年理財遊戲 (分為初小及高小兩個程度),透過不同任務包括入正確金額的利是、快而準計算全盒小食價錢,以及接賀年「需要」大禮等,邊玩邊認識香港貨幣,計算金額和找續,以及分清「需要」及「想要」。完成遊戲後可用靚相製作個人電子揮春,傳給家人及朋友送上祝福。
按此 挑戰賀年任務
錦囊二:拆利是認識真實貨幣
在電子貨幣盛行的年代,小朋友接觸現金的機會較少,尤其幼童對貨幣的種類、顏色或形狀等未必清楚,甚至混淆「多錢」或「少錢」的觀念。例如以為2張20元鈔票是「多錢」過1張100元鈔票。家長與小朋友一同拆利是,讓他們透過真實的鈔票認識香港貨幣。年齡較大的小朋友,可學習點算不同面額的貨幣,認識香港貨幣的演變過程。
賀年任務工作紙
「利是找找看」(適合4至8歲):找出哪位錢家成員收到最多金額的利是錢。
按此下載
「來買賀年食品」(適合6歲至8歲): 幫手購買賀年食品,點算及圈出所需找續的金額。
按此下載
錦囊三:學習分配利是錢
在情況許可下將部分利是錢交給子女,讓他們有真錢在手,學習按「財分三份」原則將利是錢分為儲蓄、分享、消費三個部分,訓練制定預算的習慣。
投委會「利是錢計算機」專為小朋友而設,步驟簡單易用。小朋友可先輸入利是錢及儲蓄金額,按預設開支項目分配餘下利是錢作購物、學習及捐款之用。計算機會自動計算盈餘,小朋友就會知道利是錢能否應付計劃的開支。
按此開始
錦囊四:學習靠儲蓄達成目標
新年是教小朋友儲蓄的好時機。對小朋友來說,儲蓄概念比較抽象,如家長以進修等長期儲蓄目標引導他們訂立儲蓄習慣,會太遙遠,令小朋友失去儲蓄動力。建議家長可讓子女由想買的東西如玩具或零食等小目標開始,訂立儲蓄期限,鼓勵他們持之以恆去達到。
對於較年長的小朋友,家長可灌輸「複息效應」及累積財富的概念。帶子女到銀行開立儲蓄戶口及存入金錢,令他們明白存款到銀行可收到利息,同時父母是與他們一起管理財富,而不是沒收他們的利是錢。
投委會「理財目標小冊子」教小朋友按步驟設定個人理財目標,預算所需的時間或金錢,逐步達成目標,並記錄自己的進度,持之以恆完成任務。
按此下載
錦囊五:以身作則尊重孩子
父母是子女的鏡子,其處理金錢和對物質的態度對子女影響甚深。早前投委會向約一千名高小學生進行有關金錢管理的問卷調查亦反映,父母(77%)是受訪小學生學習理財的主要渠道。
家長應以身作則,減少衝動消費,做好榜樣,並身體力行做善事,鼓勵子女在利是錢中撥出部分作捐款,培養子女的同理心。同時,要給予子女尊重與信任,既然讓他們自主學習運用利是錢,就應尊重他們的選擇。
-
家長可能會將子女收到的利是錢代為保管,或會因經濟所需,用子女的利是錢作補貼新年期間的額外開支。無論如何,如小朋友感到失望是可以理解,你可以向他們解釋當中的原因,跟他們分享家庭的經濟狀況。小朋友知道原因後必較容易接受,藉此可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亦可教導他們理財概念。1 day ago
-
大部分家長的教養模式大多是找出問題,然後面對及解決它;為了克服弱點求進步,就會勤加訓練與治療;遇上解決不了的困難,則會尋求專家的意見與介入。筆者在這裡分享另一種育兒理念:「強項為本」,意思是以發掘、發展及發揮孩子潛能,促進他們的自尊、自信;提升自我效能感與生活滿意度為目標。而這些目標,是可陪伴孩子一生的「軟實力」。19 day ago
-
你的孩子可有出現非因身體不適而產生以下情況:容易發脾氣、愛哭、情緒起伏大、出現倒退行為、咬指甲、吮手指、「黐身」、抱怨肚子痛?上述的行為很容易被父母歸類為「扭計」,並視為行為問題,繼而從管教上進行修正,錯過從根本性找出行為表徵的背後成因。所以幼兒和成人一樣在成長過程中,少不免面對從家庭及學校而衍生的壓力來源。以下從這兩大範疇作分析,以及提供解決方法給家長參考...20 day ago
-
為人父母,都希望子女健康成長,作為有特殊需要子女(SEN小朋友)的家長其實也不例外。但究竟如何培育SEN孩子,才可以讓他們發揮才能?一齊聽聽教育心理學家Vergo有甚麼看法!1 month ago
-
俗語有云:「隔離飯香」,似乎很多1-3歲孩子都很喜歡玩其他小朋友手中正在把玩的玩具,即使是同一個款式,他們總覺得別人的更好玩,而且控制不了自己搶別人的玩具。不少家長面對這種情況都會頭痛不已,究意應如何教導?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