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在中國和美國,兄弟姐妹的數量與心理健康呈負相關。這意味著擁有越多手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越糟糕。此外,一項針對2000名英國成年人的調查顯示,51%的受訪者認為他們與手足之間仍存在競爭關係。這些研究結果表明,現今兄弟姊妹之間的關係並不像我們所期待的那樣深厚,反而充滿了競爭,這對情緒和心理健康有負面影響。
1 year ago
-
近月不時發生家長疏忽照顧兒童的個案,有家長因外出買餸獨留兒童在家而造成意外。部分家長或會認為孩子同行會阻礙處理事情,或錯誤認為兒童獨留在家的時間短、有兄弟姐妹的陪伴便會相對安全。事實上,孩子快樂成長有賴家人的保護及照顧,父母可以嘗試調整照顧孩子的心態及角度,在日常生活中好好把握親子相處的時光。1 year ago
-
在育兒的過程中,遇到小朋友講大話可謂每位家長的必經之路,讓各位爸爸媽媽非常頭痛。不用擔心!慈慧幼苗 Healthy Seed 資深註冊社工李淑輝(Jody)與大家分析小朋友講大話的常見原因,並分享改善幼兒說謊問題的處理貼士。1 year ago
-
孩子慢慢長大,為何不向父母說出心底話? 正向教育:「不要哭,傻孩子,小事,沒什麼大不了!」 最近接到一位家長的查詢,說孩子遇到一點事情總愛哭,懦弱不堅強,很希望幫孩子調整過來。1 year ago

在餐廳、公園、遊戲室,總會遇見一些家長教導孩子要「分享」。無論是食物、玩具還是遊樂設施,家長都希望自己子女要學習與別人分享。看看面前的孩子,究竟有多少次是他們真心想分享?還是因為他們聽話、服從權威而聆聽家長的指示呢?
1 year ago
-
年幼孩子吸吮或咬手指,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 1. 焦慮和緊張 2. 感到沉悶 3. 缺乏安全感 4. 吸引成人注意1 year ago
-
不少家長或許曾面對以下情況:子女初與別人進行社交互動時,表現退縮,並感到害羞和緊張,例如見到親戚和朋友時,會躲在家長身後,不願說話。這些害怕的反應,其實是兒童保護自己的表現,一般不會對日常生活有太大影響。但當導致害怕的事情慢慢減退,而擔心和憂慮仍然持續,並且影響兒童的學習、社交和日常生活時,則有可能出現焦慮問題,家長需要多加留意。1 year ago
-
在家長研討會中,總會聽過家長說如果不陪伴孩子做功課,孩子就不會做,同時,更擔心陪伴孩子做功課,孩子學會了依賴,不知如何是好?其實大家可以先了解孩子學習的進度,讓家長依據4個階段去決定用哪種方法推動孩子自己做功課。1 year ago

有些家長可能擔心子女亂花錢,要他們「全數上繳」利是錢,幫子女代為保管。有些家長或因家庭經濟需要而用來補貼新年的額外家庭開支。小朋友對此感到失望是可以理解,家長可以向他們解釋當中的原因,跟他們分享家庭的經濟狀況。如代子女將利是錢存入銀行保管,亦可藉此解釋儲蓄的好處。坦誠讓小朋友知道原因會令他們較容易接受,也可培養他們的同理心。
1 year ago
-
小朋友喜歡玩遊戲,遊戲亦最能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趁新年假期一家大小來玩網上理財遊戲,讓小朋友挑戰不同的賀年理財任務,包括入正確金額的利是、快而準計算全盒小食價錢,以及接賀年「需要」大禮。祝各位小朋友新一年財務智商(FQ)爆升!1 year ago
-
雙職家庭在香港十分普遍,加上工作時間長、壓力大,父母未能長時間在家照顧小孩,不少家庭把照顧小孩的工作交給祖父母,祖父母便成為照顧孫兒的「跨代照顧者」。根據信義會一個關於跨代照顧的調查顯示,受訪的祖父母中有57.4%指照顧孫兒壓力偏高,可見他們承受著相當的壓力,情況值得關注。1 year ago
-
在父母心目中,每個孩子也是獨特的,各有長處和短處。孩子的發展過程有既定的先後次序,但進度則會因人而異。研究指出初生至學前階段是腦部發展的黃金期,兒童6歲前腦部發展已達90%,因此兒童早期發展是奠定他們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礎及未來長遠發展的關鍵時期。假如孩子在某個(或多個)發展範疇出現困難,表現明顯落後於其他同齡兒童,那就要及早讓孩子接受專業評估,並把握訓練的黃金...1 year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