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隨著正向心理學的發展,強項為本取向(strength-based approach)開始受到關注,這個取向提醒我們去發掘和培育兒童的優勢及品格強項,而感恩(gratitude)為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元素。
6 month ago
-
執行功能是一系列認知能力的統稱,由大腦前額葉管理,當中涵蓋控制衝動、持續專注、組織及規劃等等,就像航空交通管制系統負責協調和指揮不同航班,執行功能讓我們能協調和處理生活中的大小事務。6 month ago
-
除了寫字問題,不少家長也會擔心小朋友的認讀能力,例如「讀十次都唔記得」、「自己個名都認錯」、或「一見到字就掉頭走」,甚至擔心子女有讀寫困難!到底家長可以怎樣循序漸進地建立幼兒的認讀能力呢?6 month ago
-
在香港這個多元文化的社會中,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對於每個孩子而言,「家」是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地方。這個「家」不僅是指舒適的居住空間,更包括家人之間的溫暖互動,以及家居外部的環境。除了不打不罵,對任何形式虐待孩子說「不」,建立一個宜居的家庭及社區環境,廣義上是提供最有效全方位保護兒童的方式。6 month ago
-
開學個多月,有些幼兒或仍因大量寫字感到抗拒。寫字端正漂亮固然需要練習,但不停重複操練可能會有反效果,令幼兒感到害怕,甚至抗拒執筆寫字。其實寫字端正並非只靠重複寫字練習,而是需要眼、腦及手的三方面配合。7 month ago
-
功課只是一個鞏固知識的工具,是讓孩子知道自己吸收上課學習的知識有多深, 作為父母,我們的角色不是催孩子做功課,而是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提升學習的動機……8 month ago
-
新學年剛開始,家長看到孩子適應新環境時表現穩定,原本以為可以放下心頭大石。可是,隨著開學幾週後,孩子對上學的態度卻突然從期待變為焦慮。這種現象可能讓家長感到困惑,甚至懷疑是否老師過於嚴厲或孩子在校園內遭到朋輩欺凌。但是,這些情況更可能是孩子對新環境持續地出現適應困難而來的表現。有學者稱這種現象為「蜜月期」(honeymoon)。8 month ago

孩子九月步入中一,即將會面對不同的新挑戰──要學習的學科增多﹑課業的難度加深﹑要建立新的友誼﹑要更加自主自律等。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於2022年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有接近七成的中一學生因升中而感到緊張、不安或煩燥。不時會聽到有些孩子升中後因為成績不似預期或未能適應新的環境,而變得無精打彩、不喜歡自己;嚴重的更會沒有動力上課,出現逃學的情況。家長可以如何幫助孩子...
8 month ago
-
身為老師,如何與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和實踐的課題。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掌握以下幾個黃金法則:8 month ago
-
9月將至,代表學生的暑假已臨近尾聲,而每年開學前後,不約而同有很多學生出現精神困擾、焦慮,甚至意圖輕生等現象。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Daisy)分析不同階段的小朋友面對開學會出現的情緒,並建議家長可透過不同方法,幫助孩子快樂面對開學。8 month ago
-
開學日臨近,要怎樣才可令小朋友開開心心返學,而不是一片愁雲慘霧?《親子頭條》就訪問了正向家長教育專家辰民爸爸,為家長提供4個開學前建議,記得學起來!9 month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