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分家長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孩子的學業成績、起居飲食、課餘興趣等等,已經佔用了大部分時間,這些大小事每每需要與孩子角力。究竟在沒有充足時間下,如何與孩子享受親子時光?育有2名女兒的前港姐張嘉兒,近日在facebook分享3個極簡方法,只要每日重複做,就能打造與孩子之間優質的親子時光。
1 year ago
-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在中國和美國,兄弟姐妹的數量與心理健康呈負相關。這意味著擁有越多手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越糟糕。此外,一項針對2000名英國成年人的調查顯示,51%的受訪者認為他們與手足之間仍存在競爭關係。這些研究結果表明,現今兄弟姊妹之間的關係並不像我們所期待的那樣深厚,反而充滿了競爭,這對情緒和心理健康有負面影響。1 year ago
-
「三陰性乳癌」是一種侵入性乳癌,由於其缺乏荷爾蒙受體及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故治療方式有限。然而,「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的出現,有可能提升病人的存活率,為患者帶來曙光。1 year ago
-
近月不時發生家長疏忽照顧兒童的個案,有家長因外出買餸獨留兒童在家而造成意外。部分家長或會認為孩子同行會阻礙處理事情,或錯誤認為兒童獨留在家的時間短、有兄弟姐妹的陪伴便會相對安全。事實上,孩子快樂成長有賴家人的保護及照顧,父母可以嘗試調整照顧孩子的心態及角度,在日常生活中好好把握親子相處的時光。1 year ago

在香港這個多雨又潮濕的春季,「濕重」這個詞彷彿成了家長們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作為一名中醫師,我們經常會遇到家長關心孩子是否「濕重」。在中醫理論中,「濕」是指體內的水液代謝不正常,導致水液停滯積聚,與脾胃功能密切相關,而小孩子由於消化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更容易受到「濕氣」的影響。
1 year ago
-
在育兒的過程中,遇到小朋友講大話可謂每位家長的必經之路,讓各位爸爸媽媽非常頭痛。不用擔心!慈慧幼苗 Healthy Seed 資深註冊社工李淑輝(Jody)與大家分析小朋友講大話的常見原因,並分享改善幼兒說謊問題的處理貼士。1 year ago
-
孩子慢慢長大,為何不向父母說出心底話? 正向教育:「不要哭,傻孩子,小事,沒什麼大不了!」 最近接到一位家長的查詢,說孩子遇到一點事情總愛哭,懦弱不堅強,很希望幫孩子調整過來。1 year ago
-
在餐廳、公園、遊戲室,總會遇見一些家長教導孩子要「分享」。無論是食物、玩具還是遊樂設施,家長都希望自己子女要學習與別人分享。看看面前的孩子,究竟有多少次是他們真心想分享?還是因為他們聽話、服從權威而聆聽家長的指示呢?1 year ago
-
不少家長或許曾面對以下情況:子女初與別人進行社交互動時,表現退縮,並感到害羞和緊張,例如見到親戚和朋友時,會躲在家長身後,不願說話。這些害怕的反應,其實是兒童保護自己的表現,一般不會對日常生活有太大影響。但當導致害怕的事情慢慢減退,而擔心和憂慮仍然持續,並且影響兒童的學習、社交和日常生活時,則有可能出現焦慮問題,家長需要多加留意。1 year ago
-
小朋友好幾天都沒有大便,而且每次便便時都谷得滿臉通紅,這樣是便秘嗎? 小朋友的飲食習慣與腸道與成年人不同,排便的頻率更因應不同情況而改變,到底怎麼判斷小朋友是否有便秘? 如出現便秘情況可怎樣改善? 兒科專科 - 林嘉儀醫生分享更多資訊。1 year ago
-
在家長研討會中,總會聽過家長說如果不陪伴孩子做功課,孩子就不會做,同時,更擔心陪伴孩子做功課,孩子學會了依賴,不知如何是好?其實大家可以先了解孩子學習的進度,讓家長依據4個階段去決定用哪種方法推動孩子自己做功課。1 year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