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轉季時期,兒童特別容易患病,當中由腸病毒所引致的疾病最為常見,雖然大部份的腸病毒都是無症狀,患者亦會自行痊癒,但家長要當心腸病毒71型所引致的手足口病,其傳染性高,加上可能引致嚴重的併發症,所以要提高警覺,以免兒童受感染。有關於感染腸病毒的迷思?現由香港大學名譽助理教授劉慧思醫生為大家逐一解答。
5 day ago
-
你的小朋友是不是也有咬指甲、撕手皮、咬嘴唇之類的小習慣?如果放任不理這些壞習慣,最壞情況可能會像以下事件中的小朋友,需要入院治療……20 day ago
-
幼童未必能好好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假如他們感到不適,家長須多加留意,否則可能釀成悲劇。巴西一名四歲女童睡覺時被蠍子螫醒,但因不懂說明情況,結果其母只讓女兒喝一杯水,便讓女兒重新回到床上。最終女童再被蠍子螫到,更因蠍子的毒液引發心臟停頓而不治。1 month ago
-
小朋友好奇心重,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小物件,對小朋友來說卻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家長一個不留神就會釀成意外……1 month ago

第五波疫情自2月爆發以後,有少部分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康復不久再度發燒,更出現痾嘔肚痛、眼紅、紅疹、頸部淋巴結腫大、士多啤梨脷等等,原來是患上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簡稱MIS-C)。此病症狀與兒童心臟病川崎病極為近似,有兒科專科醫生就教家長分清楚。
2 month ago
-
你的寶寶在深夜都不肯睡覺?日間沒有午睡的習慣?每日的睡眠時間少於八小時?半夜醒來便難以入睡?以上這些嬰兒睡眠問題的確令不少家長大傷腦筋,不知怎樣處理。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名譽副教授及香港過敏協會現屆主席何學工醫生建議家長跟從以下令嬰兒入睡的五大方法,一齊「瞓個好覺」。2 month ago
-
學生期待4月19日起回復面授課,返學前必須每日進行快速抗原測試。好多家長擔心年幼仔女抗拒、撩鼻時掙扎而流鼻血。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關日華醫生就教路點樣撩鼻而唔傷及血管。2 month ago
-
腸道健康會影響身體,女士不應少看便秘問題,尤其是產婦和孕婦。註冊中醫趙曄教大家從大便、面色等身體狀況觀察腸道健康情況,並推介合適的食療。2 month ago
-
近年推崇腸道健康的生活態度,為什麼腸道健康會影響身體?在中醫理論「脾為後天之本」,「脾」在中醫,不是只有西醫所說的脾臟器官,還包括了胃和整個大小腸系統,足以證明自古以來中醫對腸胃的重視。2 month ago
-
香港理工大學與達能紐迪希亞進行一項研究發現,初生剖腹產嬰兒在出生過程中未有接觸母親產道,可能導致腸道內幾乎無雙歧桿菌的情況,遠低於順產嬰兒水平。雙歧桿菌是一種可協助嬰幼兒建立良好免疫力和保持腸道健康的益生菌種。有兒科醫生建議讓寶寶餵哺母乳,及早補充所需益生菌。2 month ago
-
春天常處於潮濕狀態,加上天氣乍暖還寒,中年人士及長者們會特別容易被寒、風、濕入侵,引發風濕痛。從中醫角度,「風濕」是指氣血閉阻不暢而引起的痺症,令關節及肌肉出現痠痛、麻木、腫大及屈伸不利等症狀。不想關節飽受風濕之苦,可從食療及生活習慣入手,怯風除濕,改善風濕問題。3 month ago